一
在我们家,我妈有一个特殊的地位:一个沟通者,一个把我家和我爸联系起来的沟通者。
春节过后,我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家。我妈冲进我房间问:“我给你炒的鱼块打包进箱子了吗?”还有剩下的钱吗?要我给你钱吗?你带感冒药了吗?"
她的一系列问题联系得如此紧密,以至于我没有机会回答。
“哎呀,你怎么还这么唠叨?”
“你爸爸让我问你。你要是忘了东西或者没钱,你爸会怪我的。”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。
收拾行李的时候停了下来,站在床边忍不住笑了。“他关心我,为什么不自己问我?”
离家打工是这样,记忆中上学拿学费生活费也是这样。
当我把家里的这种情况告诉室友时,她拍手笑得和我一样,点头告诉我,她妈妈也是家里的“沟通使者”,把她和沉默的爸爸联系在一起。
笑过之后,我不禁想:我一直都很敏感,我很容易捕捉到父母从未说过的爱。如果我有些粗线条,感觉不到怎么办?
为什么很多父母宁愿放弃对孩子所有的爱,宁愿孩子误解猜测,也不肯直接说出来?
爱,说出来不是很珍贵吗?
二
亲情就是这样,很多人的爱情也逃不出这种模式。
我以前也恋爱过,但是很懵懂,完全不知道两个人该怎么相处。面对心中的真情实感,总是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,经常陷入被动的状态,以至于看起来不那么喜欢对方。
记得当年,几天不见,对方都会跟我说想我了,然后问我想他了吗,“一般”。在他的追问下,我只回答了“是”。
这种交流就像一个人主动学习所有的甜言蜜语,妙语连珠,尽力展现自己所有的特点,嘴里说着“我超级有趣,我很搞笑”,却只收到对方一个“哦”字。
大概,再强烈的热情,再高的期待,都会被这么一句短短的话浇灭。
偶尔下班后聊起感情问题,我们都会把过去的人和事刷到一边,就像没关系一样,加上一句很酷的话:儿女情长,真的影响我行走江湖。
记得那天朋友问我有没有后悔过那段无果的感情。我摇摇头说不后悔,但是有些后悔。
不去想结果,我后悔的是,在没有钱,迷茫的看不到未来,需要直白的表达感情的青春里,明明白白的说一句“我很想你”是很重要的,但我却常常咬紧牙关,一次次辜负了那颗等待回应的真诚的心。
我一直觉得心里有这个人就好。我不说又有什么关系?过去,我心里已经默许了。相处时不需要表达,自然也不会表达。这种不可能不是口头上的,而是心理上的。
他想听的,我想的,因为我没有表达出来,我们俩都没有听到。
他不开心,最后我也不开心。
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,擅长一百遍一千遍的独自表演内心的戏码,却依然冷冷的面无表情,说的永远只是冰山一角。
可惜人的喜怒哀乐不尽相同,情绪也是如此。
如果我不说,他怎么会知道?他想知道,但我还是不说。一段未经考验的感情,如何经得起这么多的不确定性和考验?
每个人都是这个陌生世界上的一座孤岛,一生都在寻找另一座岛,偶尔找到,偶尔找不到,偶尔找到又失去。
在世上度过的时间很短,那些还在努力隐藏自己感情的人,真的让人捉摸不透。
或许李丹笑场里的一句话可以做一个牵强的解释:小北,我想你。没有什么特别的模式,但是说起来好像很悲剧。
三
有人这样解释过“我喜欢你”这句话:我喜欢你,不是说我喜欢你十年二十年或者一辈子,而是这一刻我太喜欢你了,以至于我有勇气说我喜欢你。
或许,公开表达比默默喜欢需要更多的勇气,值得珍惜。
后来被别人表白的时候,我会在委婉拒绝的时候对他们说:谢谢你们的喜欢。你让我知道我其实是个好人。
从小到大,我们都被教育要圆滑、矜持、含蓄,说话从来没有行动珍贵。我们照顾到了这一面,却忘记了另一个事实:我们直接表达爱意的机会没有那么多。
有人经历过“孩子想养但亲戚不等。”
有人理解,“后来,我终于学会了勇敢去爱。可惜你早已消失在人海中。”
和不表达自己的亲戚相处。因为我们朝夕相处,知道别人的辛酸,所以他的一切行为都很容易被理解、体谅和原谅。可是那个多年不在他身边的人呢?
一个没有经验的人跑进一段感情。没有指示,这个人总会跌倒,付出一些代价。因此,他常常被迫遗憾地彻底了解那个真相。
四
以前我和父亲一样,总是背着我做很多事,却很少当面说什么。
今天,我们都在改变。
在每周给父母的视频电话中,他们督促我好好休息,好好吃饭。我也会唠叨很多,好像我要在接下来的一周,把他们要我自己打理的事情都做完,才挂电话,这样我才能专心做自己的事。
接下来的一周,也许他们还是没有休息好,还是不想给自己买东西,还是不听我的一点点建议,但我总觉得我的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至于是什么角色,已经不重要了。
关于你心中的牵挂和爱,想说就说吧。别担心,它永远不会因为你说出来而变得不那么珍贵。
